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以常温物流为主,且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储存现象,致使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耗很大。
调研数据显示,进入流通的蔬菜、水果损耗率均在10%以上。为减少农产品损耗,延长农产品销售期,稳定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商务部近年来加大了农产品冷链建设支持力度,并加强了相关课题和标准研究,开展了冷链知识培训工作,指导企业建设和完善农产品冷链。
2006年,商务部启动“双百市场工程”,将农产品冷链作为重点支持方向之一,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92个,新建冷库55万平方米,新增冷库库容约22万吨,支持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冷链项目171个,新增制冷能力95万立方米,新增冷藏车近200辆。这些措施明显改善了农产品流通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促进了农民增收。河北怀来京西、沧州红枣、饶阳瓜菜果品交易市场均为北方较大的果蔬产地市场,2007年“双百市场工程”支持市场新建、改建果蔬恒温库、保鲜库之后,有效缓解了丰收季节果蔬大量集中上市带来低价及损耗问题。3个市场当年新增覆盖农户数6500户,交易额达84亿元,比上年增加7.5亿元,其中新增出口额1亿元。
二是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市场冷链项目建成后,扩大了市场吞吐量,延长了产业链,马铃薯年交易量达45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近4亿元,利税720万元,有效的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代会上,对市场关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三是保障了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广东江南果菜市场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果菜集散地,市场共有冷藏库3245吨,其中仅2007年“双百市场工程”就支持市场新建冷藏库1845吨,吸引了泰国、菲律宾等国的水果进场交易,大大带动了果蔬进出口交易。
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冷链发展,商务部还组织了“果蔬冷链物流”等课题研究,加强了冷链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制定了《易腐食品控温运输技术要求》等多项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成立了全国制冷标委会冷藏链分技术委员会,为推进农产品冷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高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商务部于2009年7月举办了全国农产品冷链培训会议,为十多个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及农产品市场管理人员、经销商等,重点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冷藏链的现状、冷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食品冷链中影响易腐食品安全和质量因素以及冷链应用和管理经验等课题。此次培训对于提高我国冷链应用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农产品冷链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