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战略生存门槛也由前两年的300万套,迅速提升至1000万套,这也带动了压缩机产业的发展,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战略生存门槛的不断提升,上游核心部件、配件在内的整个空调产业链整合进行深度转化,在这一过程,压缩机将会逐渐成为空调企业争夺的焦点。
空调业洗牌早在两年前就已宣告完成,能在主流销售渠道仍能保持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很难超过7、8家,眼下空调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在格力、美的、海尔、志高等几大巨头之间展开,当6月1日节能补贴终止,“政府干预”再次让位于“市场调节”后,空调行业也转而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前受益于政策春雨而死灰复燃的地方区域性空调品牌,可能将再次面临淘汰结局,并直接加速巨头竞争时代的到来。
数据显示美芝、海立、凌达等压缩机厂家通过产能大幅扩张,2010年分别累计完成销售2329万、1322万、1104万台,整个压缩机市场总量更高达9353.34万台。企业如果在压缩机供应方面跟不上,千万产能将会只是空谈。压缩机总体供应与市场总体需求虽基本相当,甚至供大于求,但在涡旋式压缩机、变频压缩机、热泵热水器专用压缩机等产能上却仍然相对不足。而且空调企业在上游采购这块,大都是采用多元化的客户结构。这种多点开花式的压缩机采购模式,虽可降低采购供货风险,却相应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压缩机供应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企业无法保证自己所需压缩机型号在短时间内都能得到及时供货;其次,多批次、多厂家的供应方式,一方面无法保证压缩机产品品质,另一方面相比更大宗的压缩机采购,这种采购模式在成本上并无任何优势可言。
而从压缩机企业角度来看,受政策陆续退市、成本上涨、楼市调控不明朗等影响,“断补”之后的空调产业走势存在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压缩机企业对产能备战的精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