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莞、深圳、惠州三地消委会在深圳联合发布了2010年房间空调比较试验报告。在对三地市场上销售的12 个品牌节能型空调器能效的比较试验中,12个空调样本节能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但有7个样本能效比实测值都不同程度地低于标称值,存在误导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嫌疑。而空调厂商则认为监管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
涉及12个知名家电品牌
今年夏季,各大卖场的空调产品以环保、节能等高科技新概念为卖点,迎合了众多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但过于复杂的技术参数和指标,也让消费者感到抽象、枯燥,最后只能凭着产品标称的数据对比,选择购买空调。
今年5-7月,深莞惠三地消委会开展家用空调器节能比较试验,帮助消费者了解空调产品真实的节能性能。
进入比较实验的品牌,全部由消委会工作人员在市场随机购买。抽检品牌中,国产品牌9个,合资品牌3个,样本包括海尔、格力、美的、海信、志高、三菱电机、三菱重工、大金、格兰仕、奥克斯、松下和科龙。这些都是家电商场上的知名品牌,抽查型号以制冷量在2300W-3600W之间(俗称1匹、1.5匹)的壁挂式空调器为主,为一般家庭常用、市场销量较大的类型。样本中定频节能1-2级产品共9个,变频3级产品3个,价格从1430元到4435元不等。
本次测试的样本全部为2010年6月1日前生产的产品,执行标准为GB12021.3-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主要测试了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能效比等指标。
抽检的12个样本中有9个定频空调样本,有4个标称能效等级为一级,5个标称为二级;有3个变频空调样本,能效等级标称为三级。经检测,12个样本实际测试得出的能效等级均与标称能效等级相符,但存在个别产品的制冷量低于标称值,输入功率高于标称值的情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偏差,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三地消委会声明,本次试验结果仅对测试样本负责,不代表该品牌其他型号、批次的产品质量;同时,试验结果不涉及样本节能以外的性能。
监管的部分缺失
带来行业尴尬
业内人士指出,多个空调品牌在能效标识抽查的“考试”中失利,跟能效标识监管的部分缺失不无关系。由于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的是“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说,能效标识数据跟产品的企业标准一样,都是由生产厂家自己标注的。备案时虽然要求企业出具相关检测报告,但检测数据并没要求出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可在企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因此,空调的能效标识其实就是一份企业的自我声明。
也有企业表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非常快,所以也确实存在为了图省事,升级产品的能效标识数据跟未升级的相同。由此看来,虽然空调市场已经较为规范,但还是应该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去掌控异常激烈的商业竞争。
能效标识淘汰了高能耗空调产品,这个专业概念能够如此广泛传播并被消费者知道,“节能惠民政策”功不可没。2009年6月1日,国家正式在空调行业实施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达到定频空调能效比标准1、2级的空调实施300元-850元的财政补贴销售。一纸政策令,空调品牌争先恐后地淘汰高能耗产品,挤破头地去竞标惠民补贴。这种真金白银的杠杆对高效节能空调市场的撬动立竿见影。
面对消费日趋理性的消费者,能效标识不再是一个贴在商品上简单的概念,它饱含着空调品牌的技术含量和对消费者负责的一颗诚心,无论是能耗产品的淘汰,还是空调能效的不断升级、逐步良性发展,最终受惠的都是我们普通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