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重庆制冷市场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据了解,目前重庆从事制冷行业的商家大大小小有近200多家,当地配件市场2013年销售十分火热,工程市场建设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增速,生产市场也在紧锣密鼓的加紧本土化进程,这种发展的良机在重庆制冷历史上可谓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工程市场:高速发展的“成熟期”
“重庆的制冷工程市场就像2013年持续的高温天气一样,热得发烫。”当地工程商如此形容2013年重庆制冷工程市场。
制冷网了解到,从食品行业到医疗行业,从物流行业到化工行业,重庆制冷需求量都非常大,政府也积极鼓励建设大型冷库及大型冷链物流中心,这些利好因素都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制冷工程市场的发展。
市场、政策齐给力
重庆冷库建设前几年发展速度较慢,近几年随着市场旺盛的需求,冷库建设火热发展,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期的成熟阶段。重庆冷库建设工程量大,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重庆农业产业的支持,市场在扩容,另外政府也加大了农业补贴,利好因素加速了冷库的建设。
重庆制冷协会副会长、制冷专家张云川教授也表示,重庆发展制冷产业空间巨大。他说,从目前重庆现有的设施来看,技术水平大多比较落后,主要设施都是上世纪建成,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经过多年使用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大部分冷库都是用“氨”制冷,有的库中存放有数十吨至上百吨的液氨,若发生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
当地政府为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100吨以上的冷冻冷藏库,每建设容量100吨补贴10万元,对批发市场、超市新建1000吨以上的冷冻冷藏库,每建设容量1000吨补贴50万元等。
不少区县也出台了政策扶持制冷产业发展,冷库建设在需求与政策双方面的推动下,重庆制冷工程市场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大批冷库破土动工
2013年7月18日,凯尔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就对外宣称,2014年3月将建成10万吨冷库。这也是重庆首座采用二氧化碳制剂的环保冷库。而事实上,在距离该物流产业园的2公里范围内,在建或已建的万吨级冷库就有两三家。在两路寸滩重庆保税港区,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冷链产业园就达50万吨。
不仅如此,在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附近的西部农产品冷链中心,其冷库容量就达40万吨,其中2013年底就可投产10万吨。重庆市肉类食品行业协会有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重庆冷库规模为17万吨;2011年,该数据飙升至30万吨。而到目前,包括建成的、规划或在建的,全市冷库规模将达到80万—90万吨。
冷库工程特色鲜明
大批冷库在兴建,重庆制冷工程市场繁荣程度可见一斑,整体而言,繁荣的背后也呈现了几个鲜明的特点。
“除了本土化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工程质量从中低端向中高端逐渐过渡,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趋势,很多商家以前都是使用国产压缩机,现在用进口压缩机的工程商逐渐增多,品牌化明显。”
“另外当地工程市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呈现两极化。小型工程数量很大,他们分布在各个区县和乡镇,甚至一些农村都开始建冷库。大型冷库工程量也不少,有的冷库高达几十万吨。”王朝荣告诉记者,重庆制冷工程市场可谓全面开花,火热的建设也必将推动当地制冷产业更上一个台阶。
制冷网解到,从重庆冷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冷冻库发展迅速,低温库比例有所增加,适合农户建造使用的微型冷库异军突起,装配式冷库及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分散式制冷系统推广力度正在加大,冷库设计更加趋于优化,自动化控制程度逐步提高。
技术力量有待突破
一个市场要发展,最核心的要素还是技术。重庆制冷市场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虽然有了可喜的进步,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整体而言,重庆本地对技术的吸收不是很快,与外地商家相比,技术实力不强,所有很多大型的冷库都被外来商家夺得。”有工程商告诉记者,当地还有不少工程商都是使用铜排管,还有一些商家缺少冒险意识,基本上延续前几年的经验中规中矩的完成冷库建设,取得的突破很少。